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管理 >> 科研项目 >> 正文

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01  

各相关单位:

2024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强化细分领域应用性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理论高度、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提供智力支持。

二、课题类型

本次申报的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为后期资助课题,申报组织、项目评审、课题立项等工作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统筹安排。研究成果要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突出问题导向、体现创新意识,聚焦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鼓励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优化营商环境、超大规模城市治理、基层党建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三、申报要求

各申报单位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科研信誉保证。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认真检查申报表和申报成果(完整的论文、研究报告或专著),整理汇总相关纸质申报材料与电子文档,统一报送至校科发院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公室(行政楼A214)。

(一)申请人条件

1.申请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2.申请人具有中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一个人不能同时申请两个以上(含两个)课题,且不能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请。

3.申请人与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研信誉。

4.承担本基金项目有过违规情况且尚在惩戒期限内的项目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新的项目。

(二)申报材料要求

1.课题组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认真阅读《申报课题》(具体内容附后),其所列出的选题方向为范围性条目,课题研究不得偏离规定范围,申请人可自行拟定具体题目,题目名称表述应科学、严谨、简明、规范。

2.《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基本情况、课题设计论证等内容,邀请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填写推荐意见,已签订出版合同的成果应由相关出版社填写推荐意见。

3.申报成果应是尚未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未出版的专著,具有原创性、现实性、针对性,不得以已立项或已结项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申请市社科基金项目。

4.成果要报要对研究成果中的问题分析、创新观点、对策建议进行凝练,不是将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缩减,字数控制在3000左右。

四、评审和结项工作

1.2024年市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课题的申报组织、立项评审、结项认定等工作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负责,根据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及时组织专家评审,经过公示、复核审批等程序确定资助课题。

2.为强化研究成果的运用转化,课题组应当在获得经费资助后持续深化研究,通过报送咨政报告、出版发表等方式扩大成果影响力,应在醒目位置标注“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

五、有关事项

1.申请人须如实填写《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论文、研究报告、专著字数原则上不低于2万字。武汉市委宣传部将对拟立项成果进行原创性审查,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

2.《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文末可下载。后期资助课题的《申报表》、申报成果、成果要报均一式两份,采用A4纸打印并提供word版本。申报材料和申报汇总表(加盖公章)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至科发院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公室,同时报送电子档,每项材料的电子档文件名请以“成果名称+申请人姓名”格式命名,逾期不予受理。

集中提交材料时间:2024年12月23日下午17:00前

学校联系人:鲁菁, 联系电话:027-59750138

电子邮箱:6327788@qq.com

办公地址:科发院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公室(行政楼A214)



附件:

1.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

2.2024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汇总表